在四月廿八日晚於澳門藝術節,我看上海話劇中心演出《資本•論》,見舞台突然出現「罷演」一幕,管窺到國內大城市劇團創新求變,那是我這回過大海看戲的的意外收穫。該晚演出,在開始時一場簡單歌舞之後,有自稱導演的一位演員,從觀眾席走上舞台,對觀眾宣佈,他要中止這場演出,因為今回澳門製作簡陋,完全做不出劇團在上海演出那場豪華歌舞的原本效果。
戲突然暫停,那確是可大可小事情,此時候,女監製從後台走出來,在台上跟導演爭吵、辯論。她要遵守合約精神,戲好好歹歹一定要演下去,否則便違反與澳門藝術節簽訂的合約,後果不堪設想。然而導演則本著藝術良心,堅持說,在製作條件不足情況下,為了保障觀眾權益,也維護自己藝術尊嚴,寧願取消演出。他願意承擔一切責任後果。
我看到的是該團在澳門演出《資本•論》的第二晚,至於前一晚澳門首場演出,舞台是否發生同樣情況,我不清楚。如果第二晚演出才臨時出現這個「罷演」情況,那說明該上海劇團並非要娛樂觀眾,而是要觀眾與台上演員互動,並刺激觀眾思考。我相信不少劇團也曾經這樣中斷演出,令觀眾意料不到,並給予他們很大衝擊。我約略理解德國劇作家Peter Handke (彼得.漢德克) 於1965年發表的作品《Offending the Audience》 (觸怒觀眾) ,便採取謾罵觀眾那種手法,來顛覆主流戲劇。
此外,中國舞台卻有過類似一幕,那便是賴聲川編導的《暗戀.桃花園》開頭不久一場。兩個劇團因為訂場時間擺了烏龍,同時來到一個舞台上,大家爭奪空間演出。於是在舞台上,一個團演出《暗戀》,而另一團則演出《桃花園》,大家要停停演演來互相遷就。
《資本•論》無疑吸收前輩戲劇家養份,也要在劇場上攪一次巔覆,先要滿堂觀眾看著台上演員罷演而錯愕,繼而逼令觀眾思考該戲主題:金錢與藝術衝突,那麼要如何處理呢?要觀眾思考大課題,絕對有正面實質意義。
後來鑑於當晚場內已坐滿大半觀眾,而戲亦已經開始了,女監製懂得鼓動群眾向導演施壓,戲終於繼續演下去。我們香港觀眾不致於到澳門白走一回。
說回這回演出的《資本.論》,採用的表演元素相當多元,例如包含「形體劇場」 (演員用身體語言來演戲) 、「說話劇場」 (演員對觀眾說話) 、「辯證劇場」 (討論一件事,鋪陳正反雙方意見) 等等。《資本.論》於多年前在香港,也曾演出過一次,那次由進念‧二十面體劇團主辦,而事實上,上海話劇中心所演出的《資本•論》,亦多少有些進念‧二十面體影子。
今次澳門藝術節推出《資本.論》,節目冊子有說2018年乃馬克思誕生二百周年。那會給觀眾美麗的錯誤聯想,我便以為該劇多少會摘錄馬克思的一些金句,或者會演繹《資本.論》裡一些重要理論,怎知完全沒有。現在這齣《資本.論》,只不過是呈現今天大都會金錢圈裡裡面一些畸形現象和眾生怪象,對在商業圈打滾的人來說,那已經見怪不怪,其怪自敗。
#####
[ #stage ]